市县热线宁波市鄞州区创建ldquo

宁波市鄞州区现有49个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人口6.1万余人,其中流动人口5.05万人,属典型少数民族输入型散居地区。近两年来,该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盘活全区46个民族工作阵地、32个“石榴籽”孵化站、26个同心基地、15个民族特色团队等资源,编织形成民族工作“全域图谱”,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共建共享共发展。该区累计开展帮创活动余场,各民族群众参与近2万人次;落实项目帮扶资金万余元,培养各民族技术性人才人,产业项目帮扶增值近亿元。

高位谋划全域组织,促进资源联动集成化

一是聚焦“党建+共建”,构筑一核引领的组织体系。在和邦楼宇建立街道党工委、大厦党委、楼宇社区党委和大厦党支部四级区域大党建联盟。深化楼宇全科网格、党建红细胞网格与民族红石榴网格“三网融合”机制,实现“一站式、清单化”精准服务。打造平方楼宇“同心之家”,开展融洽团队、凝聚力量、传递爱心等活动,增强各民族员工归属感获得感。

二是聚焦“公转+自转”,构筑多元参与的组织体系。依托国家级产业园区和丰创意广场构筑“1+11+N”民族工作网络体系。“1”是以和丰党群服务中心、“如是咖啡”为领航建立民族团结融合会客厅,建立“牵头轮值、专题研商、学习议事、联谊交流”常态化机制,培育打造“鄞里红”民族团结议事品牌。“11”是在11个重点社区设立“石榴籽”孵化站,并争取示范推广全域覆盖。“N”是设立五合空间、华珍门艺术馆等10余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,-年累计举办“设计师大咖汇”50余期,其中有余人次少数民族设计师参加。

三是聚焦“产值+价值”,构筑融合共生的组织体系。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企业爱音美电声科技有限公司深化“民族工作法”,“2”是2个家园,即共创价值的物质家园和团结和睦的精神家园;“1”是打造“爱音美民族之家”;“3”是奏响思想凝聚、同心逐梦、美美与共三部曲;“5”是实现员工成长共生、企业价值共生、城市归属共生、民族情感共生、国家梦想共生。

双向服务融入全域治理,促进共治落地常态化

一是突出团队赋能,开展社区治理建功行动。开展“百名少数民族代表进社区”行动,结对下沉到下应街道海创社区、东柳街道王隘社区、东胜街道庆安社区等民族成分较多的社区,担任社区事务共议员、志愿服务员、治理督导员、创建指导员,参与社区平安巡查、文明创建、环境治理、邻居纠纷调解等民生实事,累计排查各类问题多起,问题解决率达到近95%。

二是突出骨干带头,开展矛盾调解维稳行动。发挥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、宁波市“金牌调解员”潘明杰创立的“老潘工作室”作用,建立涵盖街道派出所民警、少数民族骨干、司法助理、民政救助员等组成的核心团队,同时开通“老潘热线”“老潘论道”微博等线上服务平台,为各族群众调解矛盾纠纷。另一方面,带头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助力城市发展“双向服务”活动,由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或发起的主题活动共计80余次。

三是突出“地标”聚情,开展精神家园共建行动。在全区少数民族群众集聚的社区、园区、企业等区域联动建立“石榴籽”民族广场、“民族之家”“民族音乐港”“民族文化荟”、民族文化景观台等少数民族群众“十大情感地标”。同时以活动增活力,累计开展“小鬼当家,小小民俗专家”“民族服饰秀”“关爱候鸟”等民族联谊活动60余次,吸引各族群众近0人次参与。

品牌活动营造全域氛围,促进文化传承多元化

一是点上开展“面对面”文化交流活动。深入推进“民族名家”工程,引入傅丹、吴玉霞、沙日娜等多位少数民族艺术名家设立个人品牌工作室,并联合创设和丰民族艺术交流基地,同时走进校园、社区、楼宇、企业、商圈等地累计开展琵琶韵行、民歌鉴赏、我的故乡我的情等近65场活动,推动民族文化贴近基层、传播传承。

二是线上开展“心连心”文化援建活动。针对新疆库车馆藏书籍缺乏实际,设立“捐书援疆站”,动员全区力量发起“‘甬·书循环’——我为新疆送本书”爱心活动,助力库车孩子圆阅读梦。连续两年累计为库车捐赠《中华文化知识读本》《水浒传》《城南旧事》等8万余册图书,同时联动各方资源助力新疆库车学校(幼儿园)建设“天一图书馆”,架起两地文化交流桥梁。

三是面上开展“手把手”文化体验活动。在宁波中学新疆班开设“龟兹琵琶学社”,为新疆籍学生学奏琵琶创造条件,鼓励他们把琵琶艺术带回自己家乡。开展“我的家乡味·万里送爱心”活动,累计向新疆学子赠送余个新疆馕饼,让他们重温家乡的味道。

试点示范引领全域实践,促进教育推广普及化

一是因校制宜推出“精特亮”品牌课程。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工程。在镇安小学等试点学校建立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体,形成多彩民族、启智怡情、传家有道等50余项特色课程。并定期开展师生轮校体验、互动教学、竞赛竞比等交流活动,力争3年形成特色课程品牌化全覆盖。

二是因地制宜创建“实全美”教学基地。在东南小学等首批试点学校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展厅、中华民族同心馆、初心馆等10个阵地,分别开设儿童军校、劳动教育场、中医药实践基地等10大特色场景,构建国防观摩、爱国教育、文化体验、红色熏染、民族团结“五位一体”实地教育基地,形成“特色课程+教学基地”沉浸式教学模式。

三是因节制宜开展“短平快”实践体验。以试点学校为圆心,带动周边学校集中开展爱心义行、爱国少年行、成长践行、节日礼行“四大行动”,目前已开展“鄞领集市·汇吉爱心”、童话非遗、我的祖国行、“红领巾进企业”等65场活动,共计0多人次学生参与体验。

结对培训赋能全域育才,促进助力共富长效化

一是开展民族同心帮富行动。联合人社局、经信局等单位开展少数民族创业帮扶行动,涵盖养殖业、电子商务、公寓出租、零配件生产等15个项目,通过专家“一对一”结对辅导、部门政策优惠扶持、部门增设办事专窗等途径,累计培养位技术性人才,新增帮扶创业项目38个,部分项目已创收千万元。

二是开展民族同心助富行动。开展企业“十帮”促成长行动,针对少数民族员工集聚的企业开展帮政策、帮市场、帮人才等“十帮”服务,助力企业解困转型促发展。如在-年疫情期间,明楼街道、姜山镇等通过开展“十帮”服务,累计协助家企业复工复产、转型发展。

三是开展民族同心带富行动。实施少数民族工业设计师“千”里送设计活动,赴延边参与矿泉水开发、长白松博雕工艺品设计、朝鲜族文化餐具设计等项目研发,如设计扶贫推出的一款磨米机,为当地带来多万元的增值收入。同时组织团队赴黔西南,开展“我为黔西南代言”活动,为黔西南大山农产品进行代言,线上累计销售0多万元,相关做法被央视网点赞。

(供稿:宁波市鄞州区委统战部、民宗处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1xbbk.net/jwbys/15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
    冀ICP备19027023号-7